首页 唐代 岑参 骊姬墓下作 骊姬墓下作 1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岑参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译文: 骊姬被葬在城北的高原之上,她那早已死去的尸骨已经沉睡了千年。 浍水每日都不停地向东流去,可骊姬的恶名却始终流传着。 晋献公肆意地沉溺于骊姬的美色而被迷惑,把自己的儿子们当成了仇敌。 这件事就像蔓草一样蔓延滋生,如今我来到这里,只见到了骊姬那古老的坟墓。 那如蛾眉般的山间明月仿佛也在为这故事而痛苦,那如蝉鬓般的野外云朵似乎也满含哀愁。 我想要去凭吊申生、重耳这两位公子,可横在面前的汾水之上却没有轻便的船只可以渡过。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