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译文:

大唐的兵马驻守在西山一带,从国家的长远考虑,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计策。 不知道是哪朝哪代制定的战略决策,白白地让蜀地的百姓疲惫不堪。 西山所在的八个州,悬崖深谷纵横交错,方圆千里都被云雾和积雪封锁。 泉水流淌在阁道上,使得道路异常湿滑,河水结冰,让那绳桥变得脆弱易断。 驻守的战士常常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干粮等物资供应也接不上。 而胡人的军队仍然没有撤离,这空旷的山区被战争困扰已经很多年了。 读书的儒生明白事情的利弊得失,他们谈论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真实可信的。 狄员外你身为幕府中的郎官,有谋略就一定能使局势转好。 你胸怀坦荡,就像心中悬挂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无论大事小事都能洞察得清清楚楚。 你不要推辞这趟巡查的冒险艰难,你的作为可以有助于军队的管理和调度。 在江边楼阁的傍晚,我对你满是思念之情,发愁地看着那澄澈晴朗的月色。
关于作者
唐代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