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劒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 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 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 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 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 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 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 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 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 相公总师旅,远近罢金革。 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 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 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 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 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 四海今一家,徒然劒门石。

译文:

我实在想不明白,在这天地初始、万物造化之时,是何人将这剑门山开辟? 那两边的悬崖峭壁,好似依靠着天际直立,足有万仞之高,仿佛是从大地中直接劈开一般。 云朵飘动却难以抵达山巅,鸟儿飞去也难以越过这陡峭的石壁。 我急忙赶着车,害怕那山岩突然崩塌;独自一人行走,又发愁这山路实在狭窄。 天刚亮的时候,地面依旧昏暗;到了中午,太阳也只是短暂地露出赤光。 即使是三伏天,这里也透着一股凛冽的寒意,那险峻的山崖,仿佛留下了五丁开山的痕迹。 这剑门时而敞开时而关闭,它作为坚固的屏障,或顺应时势,或逆势而为。 它气势磅礴,横跨着岷山和峨眉山,巍峨盘旋,隔绝了中原与蛮夷之地。 它对应着觜宿和参宿的分野,地处西南的偏僻之处。 我陡然间觉得这里的风景截然不同,它仿佛深远得将华夏大地都隔开了。 当年刘氏政权在这里覆灭,公孙述也曾在此战败。 由此我才明白,若不修养德行,仅仅依靠这险要的地势又有什么益处呢? 如今杜元帅统领着军队,使得远近各地都停止了战争。 杜元帅啊,您来得似乎晚了些,蜀地的百姓应该会更加珍惜您的到来。 您暂且放下那些治理国家的思虑,稍稍施展一下您的济世良策吧。 我的两位好友,你们本是尚书省的郎官,如今都成为了元帅幕府中的宾客。 你们用精良的谋略辅佐着军事律令,所提出的见解都是精妙的谋划。 你们写出的文章,堪比《诗经》《离骚》,深奥的学问更是探究到了极致。 如今圣明的朝廷,天下太平,家门都不用关闭,整个天下都沐浴着皇帝的恩泽。 四海之内如今已成为一家,这剑门的石头啊,也只是徒有其险了。
关于作者
唐代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