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译文:

我在靠近山边的城郭旁找了个地方投宿,解下马鞍时正好听到了钟声敲响。 客舍的主人为我煮好了新鲜的米饭,让我这个赶路的人能填饱一夜的饥肠。 边关的月亮从首阳山上升起,清辉洒落在华阴祠上。 秋天的山峦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显得晦暗不明,寒松在萧瑟的秋风里发出悲戚的声响。 我离开家园已经很久了,也和朋友们分别许久。 故乡沟壑里的兰草和杜若怕是已经渐渐老去,我现在才想着乘车回去,已经太晚了。
关于作者
唐代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