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杂歌三首 三

汉天子,观风自南国。 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鬬风波黑。 春秋方壮雄武才,弯弧叱浪连山开。 愕然观者千万众,举麾齐呼一矢中。 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 鼓颦余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鼈惊。 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 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 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 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

译文:

汉武帝,到南方去视察民情。他乘坐着大船行驶在大江之上,船却突然停滞不前了,原来是蛟龙出来挑衅争斗,一时间江面上风云变色,波涛汹涌,一片漆黑。 那时汉武帝正当青春壮年,有着雄武的才能,他拉开弓,大声呵斥着波浪,仿佛连山都被他这气势震开了。千万民众惊愕地看着这一幕,只见汉武帝挥动旗帜,众人齐声呼喊,就在这时,他射出的一支箭正中蛟龙。 死去的蛟龙浮出水面,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威风灵气,江面上绵延千里的船只又恢复了平静,江水也变得清澈起来。战鼓的声音和余响在江面上回荡了好几天,就连水神天吴也吓得躲进了深处,鱼鳖们更是惊恐不安。 汉武帝身边,左边有像佽飞那样勇猛的武士,他们像展翅的飞鸟一样迅速敏捷;右边有果敢的孤儿勇士,他们的箭能穿透犀牛皮。 可为什么汉武帝要亲临这深江亲自射蛟呢?其实是为了向诸侯展示他的威严,震慑他们的魂魄。 他的威严令人敬畏,皇帝的尊贵让人尊崇。以前他在平地上围猎的场景还记载在史册之中。 在射蛟这天,随行的大臣们为什么都不进言劝阻呢?因为汉武帝凭借这一壮举留下了千古威名。难道你们没看到吗?后世都尊称他为“武”帝啊。
关于作者
唐代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