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莺曲

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 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 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 前声后声不相及,秦女学筝指犹涩。 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 谁家懒妇惊残梦,何处愁人忆故园? 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绿。 不及流莺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 有时断续听不了,飞去花枝犹袅袅。 还栖碧树锁千门,春漏方残一声晓。

译文:

东方的天色快要破晓,花朵在朦胧的夜色中若隐若现。黄莺相互啼叫呼唤,那声音也颇为动听。 黄莺忽飞忽停,时远时近,刚刚还在南边的小路上啼鸣,转眼间又到了东城。 它们仿佛在上林苑和下苑之间来回穿梭,那连绵不绝、轻柔婉转的叫声,好似饱含着深情。 黄莺想要啼叫又似乎有所克制,那娇俏的姿态和婉转的情意尽显无遗,就好像羌族少年吹奏笛子,曲调还未调试好一般。 前面的啼声和后面的啼声衔接得并不连贯,又如同秦地女子学弹古筝,手指还显得生涩。 不一会儿,春风变得温暖,朝阳缓缓升起。黄莺的啼鸣声也发生了变化,好似变成了百鸟齐鸣的喧闹之音。 这喧闹的声音惊醒了哪家慵懒妇人的残梦,又勾起了何处愁人的思乡之情呢? 伯劳鸟飞过,叫声急促;戴胜鸟飞下时,桑田已是一片翠绿。 但这些都比不上流莺天天在花间啼叫,它能让千家万户都沉浸在悠闲的春意之中。 有时候黄莺的啼声断断续续,让人听也听不完整,它飞走时,花枝还在袅袅颤动。 最后它又栖息在碧绿的树上,此时千门万户还被春色笼罩着,夜漏刚刚将尽,它又发出一声破晓的啼鸣。
关于作者
唐代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