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坐呈山南诸隐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 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 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 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译文:

习凿齿先生曾经有个遗留下来的座位,它高高地处在白云的边际。 打柴的人不认识这个地方的价值,只有山上的僧人懂得欣赏其中的妙处。 他们觉得我是个对这些事感兴趣的人,就拉着我的手一起来探寻。 夜里,竹叶上的露珠悠闲地滴落;白天,松林间的清风清爽地吹拂。 我向来就怀有微小的志向,更何况又感受到了前人的风范。 可我在这地方却拿不出好的策略,那天下的百姓可怎么办呢?
关于作者
唐代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