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籍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译文:

我自幼就听闻了佛家的无生之理,常常想要审视自身的本质。然而,内心的追求和实际的行迹很少能够同时实现,我长久地在尘世中艰难前行。 到了晚年,我回归到故乡的山谷,偶然间与湛法师这位如同支遁一般的高僧为邻。法师用微妙的佛法引导我,让我结下了清净的善因。 我一下子舍弃了烦恼和造业的行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变得更加深厚。早上我去向法师请教疑惑不解的义理,晚上与他交谈能获得纯真自然的感悟。 法师的书法精妙,堪称古今一绝,他的文辞华丽,让世人惊叹。禅房里一片虚空宁静,禅房外的花草药木四季常青。 平整的石头上放置着琴和砚台,落下的泉水溅洒在我的衣巾之上。如果你想知道我内心达到忘却一切的境界,看看那早晚都能与我亲近嬉戏的海鸥就知道啦。
关于作者
唐代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