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一首 七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 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 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 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

译文:

上天赋予人们忠诚和正义的品德,原本是让这些品德来辅佐社会达到和乐升平的景象。谁能想到像李膺(李司隶)这样的忠正之士,却生在了昏乱的时代。 在襄城的郊野有李膺的古老坟墓,一条斜斜的小路横穿过秋天积水的池塘。更何况这坟墓无人看管,任由人砍柴割草,周围的茅草都被砍得精光。 李膺那高尚的品格还值得后人敬仰,可他的英灵如今又在哪里呢?他只是因为一次得罪了中常侍,便含冤受屈,又有谁真正了解他的冤情呢? 我曾经阅读《党锢传》,手抚书卷,悲痛之情难以抑制。
关于作者
唐代李华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