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干越尼子歌

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 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 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如花。 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 自用黄金买地居,能嫌碧玉随人嫁。 北客相逢疑姓秦,铅花抛却仍青春。 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黄鹂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 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泠泠。 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 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 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

译文:

鄱阳有个十五岁的姑娘,她家原本是秦地人,如今却生活在楚地。 她厌倦了像西施那样在春江里白白地浣纱,于是到龙宫般的寺庙削发,披上了袈裟。 五年来她持守戒律,每天只吃一顿饭,到现在容颜依旧如花朵般娇艳。 她亭亭玉立在青莲之下,忍草和禅枝环绕着她修行的精舍。 她自己用黄金购置土地来居住修行,能够嫌弃那富贵的婚姻,不随人嫁人。 北方来的客人与她相逢,怀疑她是秦罗敷那样的女子,她抛弃了脂粉,却依旧青春年少。 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根竹子似乎都饱含情意,她不说话、不欢笑,却能让人流连不舍。 黄昏时分,黄鹂鸟想要栖息,她诵经的地方还飘散着阵阵天香。 她面对香炉悠闲地诵读经文,春天的泉水如玉石般清冽,发出泠泠的声响。 夜晚钟声过后,她的禅房寂静无声,她用清切的吴音诵经,让人听了十分悦耳。 人们听着她用吴音诵的这一曲,仿佛飘飘然置身于诸天之上住宿。 谁又能忍受这世间俗事的相互牵绊呢,我满心惆怅地回船,看着碧绿的江水。
关于作者
唐代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