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作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疎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羇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译文:

旅途中的游子发愁一年又到了年末,天刚亮就沿着京城的道路前行。 还没到天亮,飘零的落叶被风卷着飞舞,稀疏的树林中月光熹微。 受惊的鸟儿栖息不稳,寒冷中的野兽相互依偎取暖。 感叹在这霜寒露重的时节,又听到了鸿雁南飞的声音。 心中涌起了对江南的悠远情思,可惜在这半途中就与那份向往背道而驰。 羁旅漂泊,内心涌起悲壮的感慨,离别家乡,不禁想念起远行时所穿的征衣。 长久的人生规划怎能因辛劳而停止,要坚守高洁的节操等待最终的归宿。 又怎会厌倦楚地那曲折的山路呢,即便无人相伴,也要长久地守着心中的那扇门。
关于作者
唐代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