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淮名胜图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舃,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译文:

我专注地吟咏着云山胜景,愈发懂得隐居的精妙之处。东晋高僧慧远(远公)是怎样的人呢?他两次前往临海的山巅。 我十分仰慕他的高风亮节,展开这江淮名胜图,仿佛见到了他遗留的风采。画师挥笔作画,将这山水胜境毫无遗漏地呈现在图中,让我得以有了眺望千里的视野。 画面上,荆门的烟雾被淡淡勾勒,赤城山的云霞如燃烧般明艳醒目。山林间的岭峰青葱翠绿,淮海的边界隐隐约约可见。 我只能指着图中香炉峰的峰顶,却听不到白猿的啸声。那些高僧大德已然逝去,独自前往隐居之地,这志趣难道会与古人不同吗? 面对这幅画,我心中感慨,不禁想要拂衣而去隐居。又怎么能安心去从事渔钓这些平常之事呢? 传说安期生留下了仙鞋,千古以来舍弃了功名利禄。我希望能追随他的踪迹,在沧浪江上独自驾着一叶扁舟隐居。
关于作者
唐代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