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余,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壤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译文:

山间的馆舍里人已经走空,青萝藤萝在风雨中摇曳,仿佛时光流转,这里的景象已全然不同。 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开始,明月就如同一直对着这佛寺倾洒着清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 寺中凿出的井里,幽泉潺潺流淌,千年未变,天上的白云也依旧和古时一样。 得道的高僧安静地坐在松柏之间,禅杖就挂在窗户边上。 他自称已经七十多岁了,说自己能够救度世间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他回身指着岩石边树上的花朵,此时仿佛能听到那庄严道场传来的鼓声。 即便那如金色般尊贵的肉身终会消亡毁灭,但真如本性却没有一个固定的主宰。 一同前来游玩的同僚们心意相通,这清幽的时光和美景,又该让谁来好好领略、品味呢?
关于作者
唐代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