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高三十五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 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 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寄迹栖霞山,蓬头睢水湄。 忽然辟命下,众谓趋丹墀。 沐浴著赐衣,西来马行迟。 能令相府重,且有函关期。 僶俛从寸禄,旧游梁宋时。 皤皤邑中叟,相候鬓如丝。 官舍柳林静,河梁杏叶滋。 摘芳云景晏,把手秋蝉悲。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吾观主人意,不久召京师。

译文:

高三十五已经五十岁了,却还没有什么产业,但他把百万资财都看得很轻。他和那些屠夫、卖酒的人也能混在一起,根本不在乎对方是什么身份。 他有时喝酒,有时去钓鱼,高兴了就纵情高歌,还会吟诗抒发情怀。谁能知道他就像汉代那些隐居的高士,又有多少人能认出他好似越国功成身退的范蠡呢。 他曾经隐居在栖霞山,头发蓬乱地住在睢水岸边。忽然朝廷的征召命令下达了,大家都以为他会赶忙去朝廷当官。 他沐浴之后穿上了赏赐的官服,从西边慢悠悠地骑马而来。他能得到宰相府的重视,还有到函谷关赴任的机会。 他勉强接受了这份微薄的俸禄,想起以前在梁宋一带的旧游时光。 县城里头发花白的老人们,两鬓如丝地等着见他。官府的房舍旁柳林安静,河桥边杏叶繁茂。 在美好的时光里采摘花草,拉着老友的手,听着秋蝉的悲声。 虽然小县城的工作可能让他不太满意,但还是不要因官职低微而推辞。我看主人家(朝廷)的意思,不久之后就会把他召回京城的。
关于作者
唐代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