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 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 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 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 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 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 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 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 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 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西秦,东南至蕲春。 风将衡桂接,地与吴楚邻。 旧少清信士,实多渔猎人。 一闻吾师至,舍网江湖滨。 作礼忏前恶,洁诚期后因。 因成日既久,事济身不守。 更出淮楚间,复来荆河口。 荆河马卿岑,兹地近道林。 入讲鸟常狎,坐禅兽不侵。 都非缘未尽,曾是教所任。 故我一来事,永承微妙音。 竹房见衣钵,松宇清身心。 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 善哉远公义,清净如黄金。
赠怀一上人
译文:
怀一法师是东南地区的杰出人物,实际上出生于豪门世家。他削发出家已有十二年,一直在峨眉山中潜心诵经修行。
从那以后,他照亮了众多迷茫之人的道路,卓越不凡,成为了修行之道上的佼佼者。他洞察众生,明白人们的认知大多陷入虚妄;领悟到世间所有的存在最终都归于空无。他的身心纯净,没有沾染尘世的诸多污垢,一心苦苦追寻那精妙的佛宗真谛。
有一天,皇帝的诏书下达,将他召入了承明宫。他在金殿之中宣讲佛法,在宫廷禁地虔诚焚香。他传播佛法的光辉遍布都城,手持锡杖游走于王公贵族之间。天子对他的精妙佛法也恭敬揖让,朝中众官员纷纷拜服。
法师所秉持的佛法本就不执着于外物,时机到来便走出山林。他凭借内心的觉悟成就了“化城”之境,能根据不同人的“病症”给予恰当的“药方”。对上能开启皇帝的心智,对下能解除百姓的束缚。自从进入皇宫之后,他不分早晚地宣讲佛法。皇帝就如同转轮王一般,而法师则是持戒的尊者。皇恩如同轩风洒下甘露,佛法似佛雨催生慈悲的根苗。既有引导众生超脱生死的道理,又能生出救助苍生的恩德。
又听闻江海一带,喜好杀戮成为当地的风俗。皇帝说:“我这位上人,去帮他们去除那杀生的欲望吧。”于是法师在那一日从西秦出发,一路向东南来到了蕲春。这里的风与衡山、桂阳相连,地域与吴楚相邻。当地原本很少有虔诚的信徒,大多是靠捕鱼打猎为生的人。他们一听说法师到来,纷纷在江湖边舍弃了渔网。众人向法师行礼,忏悔以前的恶行,诚心诚意地期望能有美好的来世。
随着时间推移,法师的教化卓有成效,但他却并未停下脚步。他又离开蕲春,在淮楚之间奔走,之后又来到了荆河口。荆河有个马卿岑,此地靠近道林。法师在这里讲经时,鸟儿常常亲昵地围绕;坐禅时,野兽也不会侵犯。这并非是他的尘缘未断,而是他肩负着教化众生的重任。所以我一来此地,便永远聆听他那微妙的佛法之音。
在竹房之中见到法师的衣钵,在松林中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清净。我早早地就后悔自己往日修行的业力太浅,如今虽然醒悟得晚,但修行之法还是可以探寻的。怀一法师就像东晋高僧慧远一样有道义,他的清净之心如同黄金一般珍贵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