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沙门问大士那不出家答曰不敢住家不敢出家尔时又为东乡侯率题二章略说理要云

脱中如不如,缚中莫如相。 乃会三菩提,如如等无上。 法相并无双,恒乖未曾各。 沈浮随不随,摇漾泊无泊。

译文:

这篇文字包含佛教哲理,翻译起来较有难度,以下是大致用现代汉语进行的意译: 有僧人问傅大士说:“那您为何不出家呢?”傅大士回答道:“我既不敢执着于居家世俗生活,也不敢仅仅以出家的外在形式来修行。”当时,他又为东乡侯等人题写了这两首诗,简要阐述佛法的要义如下: 解脱的境界中,看似“如”(真如、本然)却又并非一般所理解的“如”,束缚的状态里,不要执着于外在的相状。如此才能领悟到“三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的真谛,达到那“如如”(寂静不动、永恒真实)平等且至高无上的境界。 一切法相其实并非有彼此分别的两面,它们一直都超越了我们常规所认为的各自独立的状态。在世间的沉浮中,不必刻意去执着于随波逐流或者不随波逐流,内心应如同在水上摇曳漂泊却又不被固定一处,无所执着。 需要说明的是,傅翕的这些诗作充满了佛教义理和禅机,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关于作者
唐代傅翕

傅翕,字玄风,一名即灵璨,字德素。俗姓楼,东阳郡乌伤县竹山里人。建武四年生。居婺州双林寺。世称傅大士、双林大士。太建元年卒,年七十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