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十章明寂灭无心常行精进

君不见寂灭性中无寂灭,真实觉中无觉和。 亦复无有无知觉,清虚寂寞离方规。 法性自尔无因致,忆想颠倒性无为。 正使飘流遍三界,于其心中实不移。 无去无来亦无住,善达无住亦无亏。 诸佛世雄非尊大,三毒四倒亦非卑。 却寻缘心无所得,无缘心中缘复弥。 若欲速去无上道,无知三毒性能资。 三毒生于三解脱,七识还生七觉支。 倒心去来无有实,去来无急亦无迟。 觉诸烦恼观前境,但自惩心而却推。 心本无根何有本,六尘五欲不能拘。 行路难,路难微妙甚希奇。 昔日殷勤勇精进,不知精进背无为。

译文:

你看啊,在那寂灭的本性之中,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寂灭;在真实的觉悟之中,也不存在觉与不觉的分别。 既没有有知,也没有无知,一切都是那么清净虚空、寂静无声,远离了一切固定的规则和模式。 法性本来就是如此,它不是因为什么因缘才形成的,那些忆想和颠倒的念头,其本性也是无为的。 就算是在三界中漂泊流转,人的真心实际上是不会有丝毫动摇的。 既没有去,也没有来,更没有停留之处,要是能很好地领悟到“无住”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损失。 诸佛这些世间的英雄,其实也并非是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而贪嗔痴三毒以及四种颠倒的想法,也并非就是卑下的。 回过头去寻找攀缘之心,会发现什么都得不到;在没有攀缘的心中,攀缘的念头却又弥漫滋生。 如果想要快速地走上无上之道,那看似无知的三毒之性其实也能有所帮助。 三毒是从三解脱中生出来的,七识也会生出七觉支。 那些颠倒的心念来来去去,其实并没有实在的本质,它们的来去既不着急也不迟缓。 要觉察到各种烦恼,观察眼前的境界,只是自己惩戒内心然后推却这些烦恼就好。 心本来就没有根本,哪里会有什么所谓的根本呢,六尘五欲是无法束缚它的。 这行路真是艰难啊,这艰难的道路是如此微妙,非常稀奇。 过去自己一直殷勤地勇猛精进,却不知道这种精进其实是背离了无为的本质。
关于作者
唐代傅翕

傅翕,字玄风,一名即灵璨,字德素。俗姓楼,东阳郡乌伤县竹山里人。建武四年生。居婺州双林寺。世称傅大士、双林大士。太建元年卒,年七十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