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 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 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 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 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 无心舍离于生死,涅槃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 般若无心明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 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 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 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复遣。 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译文:

你没看到那般若的真正根源,本就是永恒清净的,生死的根源处其实是虚无细微的。 这生死本身就是真正的般若智慧,若离开生死去外面寻找般若,反而会与真理相违背。 如果内心对生死进行分别,那么各种痛苦和灾难就会竞相追随着你。 如今要是把这种分别当作是有所作为的凭借,就会陷入虚妄颠倒的境地而无法回归正道。 而这些其实都只是假借空泛的言语罢了,净与秽这两个极端都不应执着依靠。 内心没有刻意去舍弃或离开生死的想法,涅槃并非刻意追求而有,它其实和生死并无二致,当生死没有了分别之心,般若的光辉就会显现。 般若智慧没有刻意去彰显明照的作用,没有所谓的明照和作用时,言语也就失去了意义。 也不要执着于各种见解,这样的人就是法王一般无上的医道高手。 善于理解这种无心之药的真谛,三界中的各种烦恼疾病都能治愈。 前行的道路艰难啊,这艰难总是排解了又会再来。 认识到这种排解执着的心性本来就是空的,内心没有执着分别,这终究就是大乘佛法的要义。
关于作者
唐代傅翕

傅翕,字玄风,一名即灵璨,字德素。俗姓楼,东阳郡乌伤县竹山里人。建武四年生。居婺州双林寺。世称傅大士、双林大士。太建元年卒,年七十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