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约神道碑附诗

吴山苍苍,吴水泱泱。 降生英灵,为公为王。 以严师旅,以奠封疆。 派有别者,我亦鹰扬。 取直之功,捍巢之绩。 虽从本军,实展良画。 践历禁旅,光扬事迹。 乃自西佳,迁于硖石。 上君东代,诸将西征,贾其余通,资其锐兵。 稽山雾廓,京口波清。 再从貂冕,始拜冬卿。 吴会纷纭,淮右奔竞。 驱其涷馁,犯我疆境。 躬励精卒,恭承上命。 雪霁松贞,风中草劲。 元戎承制,圣主酬劳。 大起名重,司元望高。 优游渥泽,出入官曹。 所谓鸡省,全资豹韬。 恭仰府城,载崇吾圉。 惟力是助,厥功以举。 云矗千堵,土攒万杵。 率以资产,役以军旅。 乃颁异宠,乃正华资。 大国纲纪,雄藩羽仪。 床间牛鬬,杯里蛇疑。 天胡可测,神亦难知。 有仁于时,有功于物。 一代殊勋,二品清秩。 不谓不达,何获何失。 瑞马神羊,金箱玉室。

译文:

吴地的山峦莽莽苍苍,吴地的水流浩浩荡荡。这里诞生了英灵豪杰,成为了贤明的公侯、伟大的王者。 他用严格的纪律整治军队,以此来稳固边疆、守护封疆。在他的麾下,即便是分支部队,也能像雄鹰展翅般英勇。他有着秉持正义的功劳,有着捍卫家园的业绩。虽然隶属于本军编制,但实际上常常施展卓越的谋略。 他在禁军中一步步历练,光辉的事迹广为传扬。起初驻守在西佳这个地方,后来又迁到硖石。当君主在东部主持政务,诸位将领向西出征时,他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战事提供充足的物资,资助精锐的士兵。使得会稽一带的阴霾消散,京口的江面风平浪静。他两次加官进爵,开始担任冬卿这样重要的官职。 吴会地区局势纷扰,淮右一带争斗不息。那些被冻饿驱使的敌人,侵犯我们的疆土。他亲自激励精锐士卒,恭敬地接受君主的命令。就像雪后青松保持着坚贞,风中劲草展现出顽强。 主帅秉承皇帝旨意行事,圣明的君主对他的功劳给予酬谢。他名声大噪,地位尊崇,担任司元之职时威望极高。他在优厚的恩泽中悠然自得,在官府中进进出出。所谓的尚书省,全靠他像军事家一样的韬略来支撑。 他恭敬地仰望府城,努力加固我们的防御。全力给予帮助,建立起了显著的功绩。城墙像云雾般矗立,筑墙的土石在万杵之下层层堆积。他拿出自己的资产,动员军队参与劳役。于是君主赐予他特殊的恩宠,给予他显贵的官职。他成为大国的纲纪典范,雄藩的仪仗楷模。 然而,就像床间牛斗、杯里蛇影那样的无端猜疑出现了。上天的安排难以揣测,神灵的意志也难以知晓。他对当时的社会怀有仁爱之心,对世间万物建立了功勋。有着一代特殊的功勋,享受着二品的清贵官秩。不能说他仕途不顺,可又为何会有这样那样难以言说的得失呢? 如今他长眠之地,有瑞马神羊相伴,就如同置身于金箱玉室之中。
关于作者
唐代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