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歌三首 三

古镜精明皎皎,皎皎徧照河沙。 到处安名题字,除侬更有谁家?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镜上纤瑕。 纤瑕垢尽无物,此真火里莲华。 莲花千朵万朵,朵朵端然释迦。 谁云俱尸入灭?谁云穿膝芦牙?不信镜中看取,羊车鹿车牛车。 时人不识古镜,尽道本地清净。 祇看清净是假,照得形容不正。 或圆或短或长,若有纤豪俱病。 劝君不如打破,镜去瑕消可莹。 亦见杜口毘耶,亦知圆通少剩。

译文:

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下面是翻译成相对通俗的现代汉语: 那古老的镜子明亮透彻,它那皎洁的光芒能遍照恒河沙数般的世界。 在任何地方,这镜子都能赋予事物名号、意义,除了我,还有谁能有如此能力呢? 过去、未来以及现在,即便是诸佛的形象在这镜子上也不过是细微的瑕疵。 当这些细微的瑕疵和污垢都被去除,什么事物都不存在的时候,这才是真正如火中莲花般的境界。 那莲花有千朵万朵,每一朵都端坐着释迦牟尼佛。 谁说释迦牟尼进入了涅槃寂灭?谁说达摩祖师以芦苇渡江是奇事?若不信,就到这镜子中去探寻,看看那象征三乘佛法的羊车、鹿车、牛车。 如今的人不认识这古老镜子的深意,都说人的本心是清净的。 但他们只看到的清净其实是假的,用这样的认知去审视,连自己的真实模样都看不清楚。 这镜子所映照出的事物,或圆或短或长,如果还有一丝一毫的缺陷,那都是有问题的。 我劝你们不如把这虚幻的镜子打破,镜子没了,瑕疵也就消除,心性才能变得晶莹纯净。 如此,也就能像维摩诘居士那样杜口不言却蕴含无尽禅机,也能明白圆通无碍的境界其实并不复杂。
关于作者
唐代泰钦

泰钦,魏府人。师文益。初住洪州幽谷山双林院,次住金陵龙光院,称金陵清凉法灯禅师。再住上兰护国院,开宝七年卒。诗十三首。(《全唐诗》无泰钦诗,事迹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