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玄谈(幷序) 正位前(《大正》本、《偈颂》作「一色」)

枯木岩前差路多,行人到此尽蹉𧿶。 鹭鸶立雪非同色,明月芦华不似他。 了了了时无所了,玄玄玄处亦须呵。 殷勤为唱玄中曲,空里蟾光撮得么?

译文:

### 正文翻译 在那枯木岩前,岔路众多,行人们走到这里,全都陷入了迷茫与困顿。 白鹭站立在雪中,看似一体却并非同一种颜色;明月与芦花相映,虽有相似之处却也各不相同。 当你彻悟一切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了悟的;那看似玄妙至极的地方,也需要加以呵责审视。 我满怀热忱地为大家吟唱这玄理之歌,可那如天空中月亮清光般的玄妙境界,你能捕捉得到吗? ### 注释说明 - **枯木岩前差路多,行人到此尽蹉𧿶** :“枯木岩前”常象征修行中看似绝境或复杂的境地,“差路多”表示有很多歧途。“蹉𧿶”指失误、困顿,意思是行人到了这里就容易迷失方向、陷入困境。 - **鹭鸶立雪非同色,明月芦华不似他** :“鹭鸶立雪”中鹭鸶和雪都为白色,但本质不同;“明月芦华”,明月的皎洁和芦花的洁白有相似却又有差异,以此比喻事物表面相似但本质不同,不能被表象迷惑。 - **了了了时无所了,玄玄玄处亦须呵** :“了了”表示明白、彻悟,当你真正彻悟的时候,会发现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可悟。“玄玄”指极其玄妙的地方,即便如此,也不能盲目迷信,要加以审视。 - **殷勤为唱玄中曲,空里蟾光撮得么** :“殷勤”体现出真诚、热忱,“玄中曲”指蕴含玄理的歌。“空里蟾光”即天空中月亮的清光,比喻玄妙的境界,问能否捕捉到,强调这种境界难以把握。
关于作者
唐代常察

常察,姓彭,福州长溪人。嗣九峰和尚道虔。在洪州建昌凤栖山同安院,世称同安禅师。建隆二年卒,年九十余。诗十一首。(《全唐诗》无常察诗,传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七、《祖堂集》卷十二,其卒年据《中国佛学人名辞典》)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