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盘谷

巉岩太行高,其下有幽谷。 环绕两峰间,盘向廓山腹。 甘泉注肥畴,茂草映修木。 势阻绝諠哗,岩深易潜伏。 昔人有李愿,筑地一居独。 白鸟依芦塘,菰花映茅屋。 心怡适所安,忧大反忘欲。 掉头不肯应,谓我此乐足。 友人韩昌黎,文章惊世俗。 长言贵生毛,落落灿珠玉。 好事买名石,镌文寄崖隩。 已经三十年,磨灭仅可读。 我来不复见,命吏广追逐。 访知石氏遇,犹畏长官督。 不爱石上字,秋风一砧覆。 易之以千金,复使置岩麓。 从此生光辉,万古从瞻瞩。

译文:

太行山高耸入云,那陡峭的岩石让人望而生畏,它的下面有一处幽深的山谷。 这山谷环绕在两座山峰之间,曲折地盘旋着,仿佛深入到了大山的腹部。 甘甜的泉水潺潺地流淌,灌溉着肥沃的田野;茂盛的青草映衬着修长的树木。 地势险要,隔绝了尘世的喧嚣吵闹;山岩深邃,便于人们隐藏踪迹。 从前有个叫李愿的人,在这里修筑了一处居所,独自居住。 白色的鸟儿在芦苇丛生的池塘边栖息,菰草的花影映照在茅屋之上。 他内心愉悦,安于这样的生活,即便有很大的忧虑,也能忘却世俗的欲望。 当别人劝说他时,他只是把头一扭,不肯回应,说自己这样的快乐已经足够。 他有个友人是韩昌黎(韩愈),文章惊世骇俗。 韩愈为李愿写了长篇文章,文字如同新生的毛发般细腻,又像珍珠美玉般灿烂夺目。 有好事之人买下名贵的石头,把文章镌刻在上面,放置在山崖的深处。 如今已经过了三十年,石刻上的文字已经磨损,勉强还能辨认。 我来到这里却看不到完整清晰的石刻,便命令手下的官吏四处寻找。 经过查访得知是被石氏遇到并拿走了,他还害怕长官的督促。 石氏不懂得珍惜石头上的文字,用一块捣衣石在秋风中把它覆盖了。 我用千金将石刻换回来,又让人把它放置在山岩的脚下。 从此,这块石刻又焕发出了光彩,千秋万代都能让人瞻仰观看。
关于作者
唐代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