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大师俗姓陈,其名智𫖮华容人。 隋炀皇帝崇明因,号为智者诚敬申。 师初孕育灵异频,彩烟浮空光照邻。 尧眉舜目熙若春,禅慧悲智严其身。 长沙佛前发弘誓,定光菩萨示冥契。 恍如登山临海际,上指伽蓝毕身世。 东谒大苏求真谛,智同灵鹫听法偈。 得宿命通弁无碍,旋陀罗尼华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东,八载瓦官阐玄风。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华顶中,因见定光符昔梦。 降魔制敌为法雄,胡僧开道精感通。 又有圣贤垂秘旨,时平国清即名寺。 赎得鱼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讲流水。 后主三礼洞庭里,请为菩萨戒弟子。 炀皇世镇临江涘,金城说会求制止。 香火事讫乃西旋,渚宫听众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横亘万里皆禀缘。 炀皇启请回法船,非禅不智求弘宣。 遂著《净名精义传》,因令徐柳参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师因东还遂初志。 半山忽与沙门颠,俄倾逡巡偡韬秘。 止观大师名法源,亲事左溪弘度门。 二威灌顶诵师言,同禀思文龙树尊。 荆溪妙乐间生孙,广述祖教补乾坤。 写照随形殊好存,源公瞻礼必益敦。 俾余赞述斯讨论,庶几亿载垂后昆。
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译文:
天台智者大师俗家姓陈,他叫智𫖮,是华容人。
隋炀帝明白他修佛的善因,赐号为智者,表达了诚挚的敬意。
大师刚孕育时,就屡屡出现灵异之事,彩色的烟雾飘浮在空中,光芒照亮了邻居。
他长着像尧一样的眉毛、舜一样的眼睛,面容和善如春日般温暖,以禅定、智慧、慈悲、善巧严持自身。
大师曾在长沙的佛像前发下宏大的誓愿,定光菩萨暗中示意与之契合。
他恍惚间好像登上高山、来到海边,手指着佛寺,表示要在此度过一生。
他向东去拜访大苏山的高僧以求真谛,他的智慧如同在灵鹫山聆听佛法偈语一般。
他获得了宿命通,辩才无碍,掌握了旋陀罗尼和华严三昧。
他平常向往西方净土,但教化众生却在东方。在瓦官寺的八年,他阐扬玄妙的佛法。
他宣讲《大智度论》,启发众人对禅法的蒙昧,梁、陈两朝的旧有德望之人都十分敬仰推崇他。
于是他进入天台华顶山,因为见到定光菩萨,应验了昔日的梦境。
他降伏魔障、制伏外道,成为弘扬佛法的英雄,有胡僧为他开道,精诚之心感通神灵。
又有圣贤降下隐秘的旨意,说天下太平之时国清寺会成为著名的寺庙。
他赎回了五百里的鱼梁,在其中放生,并宣讲《佛说佛子善业经·流水长者子品》。
陈后主在洞庭湖中三次礼拜大师,请求成为菩萨戒弟子。
隋炀帝当时镇守长江边,在金城讲法集会时邀请大师去制止不良之事。
佛事结束后大师就向西返回,渚宫听他讲法的人超过了五千。
他建立了名为玉泉的精舍,万里之地的人都与他有佛缘。
隋炀帝恳请大师调转法船再次传法,强调非禅不能得智,希望他弘扬佛法。
于是大师撰写了《净名经义疏》,还让徐陵、柳顾言参悟其中的玄妙。
皇帝向西前往京城,大师便东归以实现当初的心愿。
在半山时忽然与一位僧人相遇,不久后就悄然圆寂,将佛法韬光养晦般地隐藏起来。
止观大师是佛法的源头,他亲自侍奉左溪玄朗大师,弘扬佛法的法门。
灌顶和智威两位大师诵读智者大师的教诲,一同尊奉慧思大师和龙树菩萨。
荆溪湛然大师就像智者大师隔代的贤孙,广泛地阐述祖师的教义,弥补佛法的乾坤。
大师的画像栩栩如生,保存得很好,源公瞻仰礼拜时必定更加虔诚。
让我来为大师作赞并进行论述,希望能让大师的事迹流传亿万年,垂范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