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县法台寺灌顶坛诗

九灯传像法,七夜会龙华。 月静金田广,幡摇银汉斜。 香坛分地位,宝印辨根牙。 试问因缘者,清溪无数沙。

译文:

在剡县的法台寺里,举行着灌顶坛法事。那九盏明灯依次传递着佛法的形象与教义,连续七个夜晚都在这庄严的法会中迎来了如弥勒佛在龙华树下说法般的殊胜盛会。 夜晚,月色宁静,那举行法事的场地如同金色的田地一般广阔,飘扬的幡旗在夜风中舞动,与那倾斜的银河相互映衬。 在这香坛之上,依据各自的修行和地位进行区分排列,而象征佛法权威的宝印,能辨别出修行者的根性和慧根。 若有人想问这世间因缘究竟如何,就如同那清澈溪流中的无数细沙一样,纷繁复杂又难以尽述。
关于作者
唐代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