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赋附歌

东海之水化为田,北溟之鱼飞上天。 城有时而复,陵有时而迁,理固常矣,人亦其然。 观夫陌上豪贵,当年高位,歌钟拂天,鞍马照地,积黄金以自满,矜青云之坐致,高馆招其宾朋,重门叠其车骑。 及其高堂倾,曲池平,雀罗空悲其处所,门客肯念其生平?已矣夫!世路崎岖,孰为后图?岂无畴日之光荣,何今人之弃予。 彼乘轩而不恤尔后,曾不爱我之覉孤。 叹君门兮何深,顾盛时而向隅。 揽蕙草以惆怅,步衡门而踟蹰。 强学以待,知音不无。 思达人之惠顾,庶有望于亨衢。

译文:

东海的水能够变成桑田,北海的鱼也能飞上青天。城池有时候会重建,山陵有时候也会变迁,这本来就是常理,人也是如此啊。 你看那大路上的豪门权贵,当年身居高位,宴乐时歌声和钟声直上云霄,鞍马华丽得能照亮大地。他们积聚了满满的黄金,自恃能轻易获取高官显位。高大的馆舍中招聚着宾朋,重重门庭外排列着车马。 可等到他们的高堂崩塌,曲池填平,只能像那空挂着罗网的地方一样让人徒然悲叹,那些门客又有谁会念及他们的生平过往呢?罢了罢了!这世间的道路崎岖难行,谁又能为将来做好打算?难道我没有往日的光荣吗,为什么如今人们都抛弃了我。 那些乘坐着华丽车辆的人根本不顾念后人,也丝毫不怜惜我这漂泊孤独之人。 叹息那君主的宫门是如此深邃难进,只能在这大好的时代里独自悲伤。我采撷着蕙草满怀惆怅,在简陋的柴门前徘徊不前。 我努力学习等待机遇,相信总会有知音出现。期望那些通达事理的人能给予我眷顾,或许还有希望走上亨通的大道。
关于作者
唐代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