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智通偈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译文:

这首偈语包含了很多佛教的专业概念,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大圆镜智其本性是清净无染的,平等性智让内心没有烦恼疾病。妙观察智虽然能洞察一切,但并不执着于有所建树之功。成所作智就如同大圆镜一样,能清晰映照万物。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识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还有第六识意识、第七识末那识,它们在修行的果位与因位会发生转变。不过这些所谓的“识”和“智”的说法,仅仅是一种名言概念,并非具有实在的本质。 如果在这些识转变成智的过程中,不被情感和执着所牵绊,那么无论处于多么纷繁复杂的境遇,都能永远安住于那伽定(即一种寂静、正定的境界)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偈语属于佛教禅宗经典内容,其含义深邃,翻译只能是一种尽量贴近原意的解读,想要深入理解还需结合更多的佛教义理和修行体悟。
关于作者
唐代慧能

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受其法要。慧能为南宗,神秀为北宗,世称南能北秀。住韶州曹溪山宝林寺(一作广果寺),为禅宗第六祖。弟子甚多,但说法要,尝谓:「心不着法,道即通流,心若着来,乃成自缚。」先天二年八月卒,年七十六。谥大鉴禅师。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