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八十七

仕人作官职,人中第一好。 行即食天厨,坐时请月料。 得禄四季领,家口寻常饱。 軄田佃人送,牛马足䜺草。 每日勤判案,曹司无阓闹。 差科能均平,欲似车上道。 依数向前行,运转处处到。 既能强了官,百姓省烦恼。 一得清白状,二得三上考。 选日通好名,得官入京兆。

译文:

当官做公职,在人群当中是最好的事情。 出行时能享用朝廷供应的精美膳食,平日里还有按月发放的俸禄。 俸禄按季度领取,家里人常常都能吃饱饭。 职田产出有佃户送上门,牛马也有充足的草料。 每天勤勉地审理案件,让官府衙门里没有喧闹纷扰。 摊派的徭役赋税能够公平合理,就好像车子行驶在道路上。 依照规矩向前行进,能够顺利地到达各个地方。 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官职任务,百姓也能省去很多烦恼。 这样一来,一方面能获得清白廉洁的名声,另一方面能在考核中多次获得上等评价。 在选拔任用的时候就能有好名声传播出去,从而得到官职进入京兆地区任职。
关于作者
唐代王梵志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