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里,能得几时活? 回己审思量,何忍相劫夺。 自命惜求死,煞他不记活。 布施觅声名,不肯救饥渴。 口道愿生天,不免地狱撮。 礼佛至顶尽,终归被怆割。 一往陷三涂,穷劫不得脱。 寄语世间人,可可浪夸阔。 各愿寻其本,努力弃劫末。 回心一念顷,万事即解脱。
回波乐 三十一
译文:
人活在这世上,一辈子又能有多长时间呢?
回过头来审视自己、仔细思量,怎么忍心去相互抢劫掠夺呢?
自己十分珍惜生命,拼命想活着,却杀害他人,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死活。
有些人做些布施之事只是为了赚取好名声,却不肯去救助那些忍饥挨饿的人。
嘴上说着希望能往生天界,可最终还是免不了会被打入地狱。
就算拜佛拜到极致,用尽虔诚,最后也还是会遭遇悲惨的结局。
一旦陷入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涂”之中,在无尽的劫难里都无法解脱。
我在此告诉世间的人们,可不能随意地自夸阔绰、骄奢放纵。
每个人都应该探寻自己的本心,努力摒弃那些劫数将尽时的恶行。
只要能在一念之间回心转意,所有的事情就都能得到解脱了。
关于作者
唐代 • 王梵志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