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幷序) 一一四

愚夫痴杌杌,常守无明窟。 沉沦苦海中,出头还复没。 顶戴神灵珠,随身无价物。 二鼠数相侵,四蛇推命疾。 似露草头霜,见日一代毕。 更愚丸风吹,彼此俱无匹。 贮得满堂金,知是谁家物。

译文:

那些愚昧的人呆呆傻傻的,就像一直守在黑暗没有光明的洞窟里。他们在痛苦的海洋中不断沉沦,刚刚露出头又马上被淹没下去。 每个人其实都头顶着如同神灵宝珠一般的本性,身上带着这无价的宝物。但可惜啊,两只老鼠(在佛教里,两只老鼠代表黑夜和白昼,象征时间的流逝)不断地来侵扰,四条蛇(四条蛇代表构成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在加速地催赶着生命走向尽头。 人的生命就好像草上的霜露,太阳一出来,这一世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要是再遇到像刀割、狂风一般的意外灾祸,生命消逝得更快,没有人能逃脱。 就算积攒下满屋子的金银财宝,到最后也不知道会变成谁家的东西呢。
关于作者
唐代王梵志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