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幷序) 九十九

家同须饱暖,装束唯粗疏。 俗人作怜爱,处置失形模。 衣袴白如鹤,头巾黑如乌。 裌袍实夸锦,衫改高机芦。 未羡霍去病,谁论冯子都。 此是丈夫妾,何关曹主奴。 他道恒饱食,我瘦我欲死。 唯须学一种,勿复青当史。 行年五十余,始学无道理。 回头义经营,穷因只由你。

译文:

### 翻译 家里的僮仆,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穿着打扮简单朴素即可。 可世俗之人却对僮仆过分怜爱,对待他们的方式完全失了规矩。 那些僮仆穿着洁白如鹤羽的衣裤,头上裹着黑得像乌鸦一样的头巾。 夹袍用的是华丽的锦缎,衣衫用的是高级织机织出的好布料。 别羡慕什么霍去病建功立业,也别提什么冯子都受宠得势。 这些僮仆就像是主人娇宠的姬妾,哪像是伺候人的奴仆。 他们总是吃得饱饱的,而我却饿得快要死了。 我只应该学会一件事,不要再去追求那青史留名的事了。 我活到五十多岁,才明白一些没道理的事。 回头想想过去的谋划经营,穷困的原因全在于自己啊。 ### 注释 这首诗是王梵志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世俗之人过分娇宠僮仆现象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穷困境遇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诗中“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战功赫赫;“冯子都”是汉昭帝时权臣霍光的家奴,受霍光宠爱。这些引用都是为了与僮仆的骄奢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关于作者
唐代王梵志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