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幷序) 二十

道士头侧方,浑甚总着黄。 无心礼拜佛,恒贵天尊堂。 三教同一体,徒自浪褒扬。 一被沾贤圣,无弱亦无强。 莫为分别相,师僧自设长。 同尊佛道教,凡恪送衣裳。 粮食逢医药,垂死续命汤。 敕取一生活,应报上天堂。

译文:

以下是这首诗的现代汉语翻译: 道士们脑袋旁边挽着发髻,浑身上下都穿着黄色的道袍。他们心里根本没有想着去礼拜佛祖,却一直看重供奉天尊的殿堂。 儒、释、道三教本质上是一体的,人们却白白地去片面地褒扬某一教。一旦沾染了贤圣的教诲,就不存在强弱之分。 不要去产生分别的想法,和尚们自己设立等级差别。大家应该同样尊重佛教和道教,世俗之人也该给他们送去衣裳。 在他们需要粮食、碰到疾病的时候,要给予帮助,在他们生命垂危时提供续命的汤药。皇帝下令保全他们一条性命,他们将来应该会报答你,让你得以升入天堂。
关于作者
唐代王梵志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