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 五十四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幷。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皆由对著情。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

译文:

探寻事物起因时,所走的途径各不相同;等到要舍弃这些的时候,不同的趋向却似乎并存着。 当痛苦到了极点,就会渴望回归到快乐的状态;而快乐到了极致,痛苦又会随之而来。 这难道不是因为罪孽和福报的差别吗?其实这都是由于人们心中有了执着和贪恋之情。 如果能够断绝那些导致烦恼和轮回的有漏之业,那么就能够常常体悟到法身的安宁境界了。 这首诗带有浓厚的佛教哲理意味,“有漏业”是佛教术语,指会带来烦恼和生死轮回的行为;“法身”也是佛教概念,代表着佛的本质、真理等。翻译尽量传达出原诗蕴含的哲理思想。
关于作者
唐代道世

道世,俗姓韩,字玄恽,伊阙人。后避太宗讳以字行。年十二出家,显庆中诏居京师西明寺。所著有《法苑珠林》、《诸经要集》、《四分律讨要》、《金刚经集注》等。卒于总章元年后。一云弘道元年卒。诗六十二首。(《全唐诗》无道世诗,传据《宋高僧传》卷四、《释氏疑年录》卷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