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乡学

杖蔾寻学舍,抠衣向讲堂。 杏坛花正落,槐市叶新长。 聚徒疑鲁国,游人即郑乡。 先生坐不议,弟子入成行。 邴元供洒埽,刘俊脱衣裳。 组带填中塾,青衿溢下庠。 佩猳情已变,术蚁艺应光。 寄语安眠者,无为粪二墙。

译文:

我拄着藜杖去寻觅那乡学之处,提起衣角恭敬地走向讲堂。 杏坛边的花儿正纷纷飘落,槐市中的叶子刚刚开始生长。 这里聚集的学生众多,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孔子讲学的鲁国;前来求学的人就如同当年郑玄家乡的那些学子一样踊跃。 先生安坐在那里,不随意议论,弟子们有序地鱼贯而入。 就像当年邴原甘愿为学堂洒扫一样,也有像刘俊那样热心好学的人。 腰系组带的学子填满了中间的塾房,身着青衿的学生挤满了下面的庠序。 曾经那些顽劣如佩戴着猳皮般性情的人,如今也已改变;那些学习技艺的人,他们的才艺也应该更加光彩照人了。 我想对那些还在安逸中沉睡、不思进取的人说,不要成为那污秽学堂墙壁的无用之人啊。
关于作者
唐代王绩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