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苗道士山居

抱琴欲隐去,杖策访幽潜。 青溪无限曲,丹障几重帘。 水声全绕砌,树影半横檐。 甑尘炊暂拂,𬬻香尽更添。 短茅新缚荐,细藋始编簷。 写咒桃为板,题经竹作签。 紫文千岁蝠,丹书五月蟾。 三山今近远,飞路幸相兼。

译文:

我抱着琴本打算归隐山林,手持竹杖去寻访那隐居的苗道士。 沿着青青的溪流前行,它弯弯曲曲仿佛没有尽头,那红色的山峦就像一道道重重叠叠的帘幕。 潺潺的水声环绕着台阶流淌,树木的影子有一半横斜在屋檐之上。 道士家的甑子上落满了灰尘,他暂时拂去准备做饭,香炉里的香燃尽了又重新添上。 新用短茅草捆绑成坐卧的垫子,刚用细藋草编成屋檐。 用桃木制成板子来书写符咒,把竹子做成签条来题写经文。 这里据说有带着紫色纹路、活了千年的蝙蝠,还有写着丹书、生于五月的蟾蜍。 我不禁询问,那传说中的三山如今距离这里是远是近呢,希望能有幸找到通向那里的飞行之路啊。
关于作者
唐代王绩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