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所载,干所帱,象与形,孰朕兆? 纬五行,环二曜,流百川,何浩浩。 四海晏,九河导,峙而山,亦多号。 神有岳,山有峤,粤庙坛,稽道妙。 巉孤峥,未易到,日出没,见遗照。 偃东西,绝海徼,倐光怪,来熠耀。 大龙烛,细萤爝,不恒出,赴感召。 笙嘹喨,鹤窈窕,羽人路,屯其要。 青螺堆,玉簪峭。 左参井,右丹灶,揭清虚,不二窍。 昔王人,往昭告,始轩辕,末徽庙。 接柴望,咸亲燎,莽刼灰,起天烧。 摧栋宇,失朱缥。 群鹿逐,杂蓬藋。 予何为,一来吊,必胜废,乃大造。 圣之作,贤者绍,矧玄元,语秘奥。 探愈远,理益耀,征是理,万有耗。 文虽径,实非剽,庶今来,永为诏。
至真观(三言诗)(仁杰善导气烹炼之术。孟知祥镇西川时。来蜀留诗至真观壁间。)
译文:
大地承载万物,苍天覆盖一切,世间的物象与形体,最初的征兆究竟从何而来呢?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互交织,日月两轮围绕运转,条条河流奔腾不息,浩浩荡荡地流淌。
四海之内太平无事,九条大河被疏导治理,那些高高耸立的山脉,也有着众多的名号。
神灵居住在五岳,山间有陡峭的山峰,那些祭天的坛庙,蕴含着深奥的大道之妙。
山势险峻孤高,很难攀登到达,太阳升起又落下,留下一抹余晖。
山脉东西横卧,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海边,瞬间会有奇异的光彩闪现,明亮耀眼。
大的光芒如烛火般明亮,小的就像萤火虫的微光,它们不会一直出现,而是应着感召而来。
笙箫之声嘹亮,仙鹤身姿轻盈美好,修行的道士所行之路,处于关键之处。
山峦如青螺堆积,又似玉簪般陡峭。
左边是参宿和井宿所在的星空,右边有炼丹的炉灶,彰显着清虚的境界,其中的道理只有一个关键。
往昔帝王曾前来昭告天地,从轩辕黄帝开始,到宋徽宗结束。
举行柴祭和望祭之礼,帝王都亲自点燃柴火,可那浩大的劫灰啊,如同天降大火。
庙宇的栋梁被摧毁,朱红色的装饰也已消失不见。
成群的鹿四处奔跑,荒草杂乱地生长。
我为什么要来此凭吊呢?兴盛与衰败的更替,这是大自然的伟大造化。
圣人开创事业,贤能之人继承延续,更何况道家始祖老子的话语,蕴含着神秘深奥的道理。
探寻得越深远,其中的道理就越发闪耀,验证这个道理,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消长。
这诗文虽然看似直接,但并非随意抄袭拼凑,希望从今往后,它能永远作为一种告诫流传下去。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