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不用论京口,先须问石头。 虎山终自伏,带水漫长游。 青盖曾彰谶,黄奴肯识羞。 分明前鉴在,刚地弄戈矛。

译文:

这首诗是吴越末代国王钱弘俶所作,其所处时代为五代十国,而非唐代。下面是将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用再去谈论京口这个地方,首先得探究一下石头城。 那如虎般的山峦最终都会归服平静,那如带般的江水悠悠流淌仿佛无尽畅游。 当年孙皓出行时撑着青盖,这一行为曾应了亡国的预言,而他这位被称作“黄奴”的君主哪里懂得羞耻。 过去清晰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可有些人却硬是要拿起武器去争斗。 注释:“京口”在今江苏镇江;“石头”指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虎山终自伏”以虎山喻指军事威胁会平息;“青盖曾彰谶”中,青盖是帝王所用的青色车盖,三国时吴末帝孙皓听信谶言,以为自己能统一天下,载着青盖北上,结果失败;“黄奴”是晋武帝对孙皓的戏称 。“刚地”意思是硬是、偏要。
关于作者
唐代钱弘俶

弘俶,字文德,元瓘第九子。内牙统军使胡进思等废兄弘倧,迎弘俶嗣吴越国王。历汉、周,累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凡三十五年。太平兴国三年,纳疆土归宋。历封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徙封邓王。雍熙四年(一作端拱元年)卒,年六十,追封秦国王,谥忠懿。著有《政本集》十卷,陶谷为之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