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群僚登高(幷序)

淡荡晴晖杂素光,碧峰遥衬白云长。 好看塞雁归南浦,宜听砧声捣夕阳。 满野旌旗皆动色,千株橘柚尽含芳。 锦袍分赐功臣后,因向龙山醉羽觞。

译文:

### 诗歌翻译 天气晴朗温和,明亮的日光中夹杂着柔和的光线,远处碧绿的山峰遥遥映衬着那悠悠长长的白云。 极目望去,边塞归来的大雁朝着南边的水滨飞去,这样的景致煞是好看;此时,最宜静静聆听那伴随着夕阳传来的捣衣声。 整个原野上,飘扬的旌旗仿佛都被这秋日盛景感染,焕发出别样的光彩;那千万株橘柚树,都散发着阵阵芬芳。 将锦袍分赐给有功之臣后,我便与众人一同来到龙山,在这美好的氛围中举杯畅饮,沉醉其中。 ### 创作背景 此诗为钱镠在重阳节与群僚一同登高时所作。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开国国王,他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时所见的秋日美景,展现了作者在政治稳定、生活富足的情况下的愉悦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功臣的嘉奖和与僚属的融洽关系。
关于作者
唐代钱镠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钱王陵。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