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钱镠 石镜山(幷序) 石镜山(幷序) 6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钱镠 丱岁遨游在此山,曾惊一石立山前。 未能显瑞披榛莽,盖为平凶有岁年。 昨返锦门停驷马,遂开灵岫种青莲。 三吴百粤兴金地,永与军民作福田。 译文: ### 翻译 我幼年的时候就在这座山上游玩,曾经对矗立在山前的一块巨石感到十分惊奇。 它没能早早显现出祥瑞之兆,是因为还被荒草杂树所掩盖,而它要等待着平定凶乱的岁月到来才发挥作用。 昨天我返回锦门,停下车马,于是就开启了这幽静的山峦,在此种植青莲(这里“种青莲”可理解为建造寺庙弘扬佛法)。 让三吴和百粤之地兴起佛国净土,这将永远成为军民们积累福报的福田。 ### 解析 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开国国王。这首诗前两句回忆幼年对石镜山巨石的印象;中间两句解释巨石未早显祥瑞的原因;后两句表明自己在此兴佛的举动,期望能为当地军民带来福祉。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钱镠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钱王陵。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