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

禹凿锋鈚后,巍峨直至今。 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 顶压三门险,根随九曲深。 撑天形突兀,逐浪势浮沉。 岸向秋涛射,祠斑夜涨侵。 喷香龙上下,刷羽鸟登临。 祇有尖迎日,曾无柱影阴。 旧碑文字在,遗事可追寻。

译文:

大禹当年像用锋利的兵器开凿之后,这巍峨的砥柱山就一直矗立到如今。 它像一座孤独的山峰漂浮在水面上,又似一根巨大的柱子钉在波涛的中心。 它的顶部承受着三门峡谷的险峻压力,山根随着黄河九曲的水流深深扎入地下。 它高耸入天,外形突兀险峻,追逐着波浪,时而浮现时而隐没。 河岸朝着秋天汹涌的波涛倾斜,祭祀它的祠堂也被夜间上涨的河水侵蚀得斑驳陆离。 神龙在这儿吞吐着云雾,好似带着香气,鸟儿在这里整理着羽毛,飞落栖息。 只有那山尖迎着太阳,从来不曾有柱子的影子投下一片阴凉。 古老的石碑上文字依然还在,那些久远的故事还能从中去追寻探寻。
关于作者
唐代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