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法门寺真身五十韵(伯三四四五)一首

瞻礼喜成悲,伤着不遇师。 矌因修曩劫,火寂掩俱尼。 神光分皎皎,雁塔起巍巍。 弘愿无偏傥,从后请不疑。 人天重敬礼,神鬼悉交驰。 入海人难覩,腾波世莫窥。 供僧添圣福,称象等毫厘。 铁网牵沙岸,金瓯出水湄。 轮王欣却得,将帅尽忘疲。 震日国绝大,岐阳地不卑。 累朝曾出现,近代盛修持。 万遍磨不磷,千回湼不缁。 任从将火试,几见陷金锤。 皓色岂能幷,晶光尽总亏。 真身无点𭼩,珪璧有瑕雌。 安福楼前现,天涯海畔知。 懿宗亲礼处,军主见同时。 截舌还能语,剜精复旧肥。 石光呈瑞质,木有宝灯仪。 塔主重修建,檀那各舍资。 才兴运人力,早已感神祇。 一夜风雷吼,五更砂石吹。 不劳人力置,自有圣贤为。 海得龙王护,药叉将主司。 圣灯瞻处有,光相应心祈。 鼓乐喧天地,幡花海路歧。 秦王偏敬仰,皇后重心慈。 礼佛躬亲到,斋僧偏极绥。 教坊呈御制,内外奏宫词。 马壮金鞍促,人轻玉勒移。 到来心跃跃,回首意迟迟。 睿旨遥瞻礼,皇情雅合规。 只凴香火力,消得国家危。 祷祝风烟息,犹希稼穑滋。 金经雕岂易,宝偈显难思。 工匠劳心力,宸聪亦手胝。 众缘沾士庶,万卷放僧尼。 芝草生高垅,醴泉清满池。 红霓呈瑞色,白鹤唳嘉奇。 真相非生灭,凡情每自欺。 茫茫迷旨趣,劫劫拟何之。 达即全无体,玄微只在兹。 纵饶心稍转,又被业追随。 愿智应难满,胜绝宁每期。 不言同哽虎,罕遇䫉盲龟。 像法承衣荫,声光以渐衰。 盛筵难际会,逢善莫推辞。 学寡渐黄绢,才荒误色丝。 感恩频洒泪,泣讽五言诗。

译文:

瞻仰礼拜法门寺真身舍利时,喜悦之情中不禁悲从中来,感叹自己没能亲见佛祖在世。 想来是因为前世的修行,如今佛祖的遗骨如同熄灭之火后掩藏的遗体。 那神圣的光芒皎洁明亮,高耸的雁塔巍峨矗立。 佛的宏大愿望没有偏差,此后人们向佛祈祷不必有丝毫怀疑。 人与天众都敬重礼拜,神鬼也都为之奔走。 它就像沉入海中难以被人看见,在波涛中世人无法窥视其真容。 供养僧人能增添神圣的福报,这就如同称象时毫厘都不差。 仿佛用铁网从沙岸牵起,又像金瓯从水边浮出。 转轮圣王欣喜地再次获得,将帅们也都忘却了疲惫。 震旦(中国)地域辽阔无比,岐阳这地方也不低微。 这真身舍利历代曾多次出现,近代更是盛行对它的修持供奉。 它历经万遍磨砺也不会受损,千次考验也不会被污染。 任凭用烈火去试炼,又有几次能被金锤所陷。 那洁白的色泽无与伦比,其他的晶光与之相比都显得逊色。 真身舍利没有一点瑕疵,而美玉都还有微小的缺点。 它曾在安福楼前显现,消息传遍天涯海角。 懿宗皇帝亲自礼拜之处,君主见到舍利的同时,也见证了奇迹。 截断舌头的人还能说话,挖去眼睛的人眼睛又恢复如初。 石头散发着祥瑞的光芒,树木宛如宝灯的模样。 塔主重新修建佛塔,施主们各自施舍钱财。 刚开始发动人力去建造,就已经感动了神祇。 一夜之间风雷怒吼,五更时砂石被狂风席卷。 不用劳烦人力去安置,自有圣贤暗中相助。 它得到海龙王的护佑,药叉神将负责守护。 只要瞻仰就能看到圣灯,光芒会应和着人们内心的祈祷。 鼓乐之声喧闹震天,幡旗如花海般在道路旁飘扬。 秦王格外敬仰,皇后心怀慈悲。 亲自前来礼佛,对斋僧之事格外用心。 教坊演奏着皇帝亲自创作的乐曲,宫廷内外都演奏着宫词。 骏马配着金鞍飞驰,人们轻松地驾驭着玉勒前行。 来到这里时内心激动不已,回首离开时却依依不舍。 皇帝的旨意让众人遥瞻礼拜,皇恩浩荡符合正道。 只凭借着焚香礼佛的力量,就能消弭国家的危难。 祈祷着烽火硝烟平息,还希望庄稼茁壮成长。 雕刻金经谈何容易,宝偈的显现难以想象。 工匠们费尽心力,皇帝也亲力亲为。 众多因缘让士人和百姓都能受益,万卷经文供僧尼们研读。 高垄上长出芝草,池中蓄满了清澈的醴泉。 红霓展现出祥瑞之色,白鹤鸣叫出奇妙之音。 真身舍利的真相并非有生有灭,凡俗之人的情感常常自欺欺人。 茫茫然迷失了佛法的旨趣,在轮回中不知该何去何从。 真正悟道就会明白它并无实体,玄奥微妙的道理就在这里。 纵然内心稍有转变,又会被业力所追随。 愿望和智慧难以圆满,如此殊胜的机缘哪能轻易期待。 这就如同难以遇到哽虎,也罕见如同盲龟般的机缘。 像法时代依靠佛的余荫传承,其声光也逐渐衰落。 这样的盛筵难以遇到,遇到善事就不要推辞。 我学识浅薄就像渐黄的绢布,才华荒疏如同误了色泽的丝线。 感恩之情让我频频洒泪,含泪吟诵这首五言诗。
关于作者
唐代佚名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