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 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 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 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 备知轻济道,高卧陶唐时。 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 公吏奉𫄸组,安车去茅茨。 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 群公朝谒罢,冠劒下丹墀。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 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 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 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 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 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 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 纬萧或卖药,出处安能期。

译文:

高适的弟弟高耽年少时就客居在淮水与泗水一带,潦倒失意地居住在下邳。他曾到燕赵之地遨游,在临淄结交豪杰。山东的各个诸侯国,迎来送往十分忙碌。 从那之后,他厌倦了游侠生活,闭门苦读。他深入钻研戴德、戴圣所传的《礼记》,还认真学习毛亨、毛苌所传的《诗经》。他熟知济水一带的地理人文,在这太平盛世里隐居不出。 圣明的君主诏令天下,贤能的人一个都不能遗漏。于是,官府的公差捧着赤色与浅红色的丝带(象征征召的信物),用安稳舒适的车子把他从茅屋中接走。 君王居住在壮丽的宫殿(苍龙阙),宫廷有九座城门,十二条大路。朝中众大臣朝拜结束后,带着冠帽和佩剑走下宫殿的台阶。高耽在朝廷里就像一只野鹤,终究还是行动局促、难以适应;又好似威风的凤凰,在这官场中也只能身形歪斜、格格不入。 有人问他治理百姓的方法,他只说些想要归隐山林的话。皇帝的诏书从宫廷下达,赏赐他丝帛让他回到东边的田亩。 他在都城的城门与亲朋好友告别,踏上归程,路途遥远,走得缓慢。他独自乘船驶向万里之外,茫茫的水面上,谁也不知道他要去往何方。 船将驶向海陵郡的江海之上,那里有淮南的祠庙沐浴在云日之下。他将去到那幽远迷茫的沧洲之地,在那浩渺空旷之处无人知晓。他也许会像古人一样编织芦苇席子,也许会去卖药,是出仕还是隐居,实在难以预料啊。
关于作者
唐代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