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昔游夫子凤,云间初起武侯龙。 亭分楚寺依依树,水应公台夜夜琴。 鸲鹆舞酣人自醉,琵琶声缓客初来。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烟生。 夜吟孤枕潮声近,晚过千山雪气寒。 望腊早花缘路见,随岩寒水隔林闻。 宿处客尘随夜静,坐中烟水向人闲。

译文:

在那池塘之上,往昔曾有像孔夫子所遇的祥瑞神鸟飞过,云间好似刚腾起了如诸葛亮般的蛟龙。 那亭子与楚地寺院相邻,周围是轻柔依依的树木,流淌的水仿佛应和着公台处传来的夜夜琴音。 鸲鹆欢快地舞动,人们沉醉其中,琵琶声舒缓悠扬,恰是有客人刚刚到来。 高飞的鸟儿掠过,秋色似乎也随之摇曳,远行的帆船落下之处,傍晚的烟雾缓缓升起。 夜晚独自躺在枕上吟诗,能听见近在咫尺的潮声,傍晚路过千山,能感觉到寒雪之气扑面而来。 临近腊月,沿路能看见早早开放的花朵,顺着山岩流淌的寒水隔着树林也能听到其声响。 住宿之处,客居的尘埃随着夜晚的宁静而消散,座位之中,如烟的山水显得格外闲适,仿佛在与人相伴。
关于作者
唐代赵嘏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