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干公题庭中太湖石二首 一

山立秪盈寻,高奇药圃阴。 风涛打欲醉,岩穴蛰方深。 藓点晴偏绿,蛩藏晓竞吟。 岁寒终不变,堪比古人心。

译文:

这虽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五言律诗,但我同样可以为你翻译。 这座矗立的太湖石仅有八尺左右的高度,它姿态高峻奇特,立在药圃的背阴之处。 它仿佛承受着风涛的击打,让人感觉像是被风涛灌得快要沉醉一般;石上的岩穴深邃,好似有蛰伏之物在其中深深潜藏。 在晴朗的日子里,石上的苔藓愈发显得翠绿;清晨时分,藏在石中的蟋蟀竞相吟唱。 即便到了寒冷的岁末,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样子不改变,真可以和古代那些坚守本心的人相媲美。
关于作者
唐代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