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 四十

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 吞金食气先从有,悟理归真便入无。 水火自然成既济,阴阳和合自相符。 炉中炼出延年药,溟渤从教变复枯。

译文:

这首诗蕴含着浓厚的道家修炼思想,以下是它的现代汉语译文: 修行的根本与枝末其实都源自那神秘的仙境玉都,我也曾在尘世中做过平凡的人。起初修炼的时候,要通过吞服金丹、吸纳真气等有形的方式来入门,这是从“有”的层面开始修行。而当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回归到本真状态,就进入了“无”的境界。 人体内的“水”与“火”(道家常以水火比喻体内的阴阳二气)自然而然地就能达到既济的和谐状态,阴与阳相互交融、和谐统一,彼此自然契合。 在这修炼的“炉”(可以理解为人体这个修炼的场所)中,能够炼出使人延年益寿的丹药。有了这神奇的丹药,哪怕是像溟渤(大海)这样广阔的地方,任凭它潮起潮落、由干涸再到充盈的变化,我也能不为所动,拥有超脱的境界和长久的生命。
关于作者
唐代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