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

错错在禅庭,高宜与竹名。 健添秋雨响,干助夜风清。 雀静如枯折,僧闲见笋生。 对吟殊洒落,负气甚孤贞。 密谢编栏固,齐由灌溉平。 松姿真可敌,柳态薄难幷。 映带兼苔石,参差近画楹。 雪霜消后色,虫鸟默时声。 远忆沧洲岸,寒连暮角城。 幽根狂乱迸,劲叶动相撑。 避暑须临坐,逃眠必遶行。 未逢仙手咏,俗眼见犹轻。

译文:

在这禅院之中,那芦竹错杂生长着。它长得高大,完全可以与竹子相提并论,获得和竹子一样的美名。 每当秋雨落下,芦竹那健壮的身姿让雨打在上面的声响更加清脆;在夜晚的风中,芦竹的枝干助力,让夜风也显得更加清爽。 在安静的时候,鸟儿栖息在芦竹上,芦竹就像枯折了一般静谧;僧人们闲暇之时,还能看到芦竹新笋破土而生的景象。 对着芦竹吟诗,感觉特别洒脱自在,它那自带的气质,显得十分孤傲坚贞。 芦竹生长得茂密,就不用劳烦用栏杆来加固;它们排列整齐,是因为灌溉均匀。 它有着像松树一样的姿态,完全可以与松树匹敌,而柳树那种柔弱的姿态,根本没法和它相提并论。 芦竹与带着青苔的石头相互映衬,参差不齐的样子靠近那画有精美图案的柱子。 雪霜消融之后,芦竹展现出别样的色泽;当虫鸟都安静无声的时候,芦竹也会发出细微的声响。 看到这芦竹,我不禁遥远地回忆起那沧洲的河岸,它的清冷仿佛连接着暮色中吹响号角的城池。 芦竹那幽深的根疯狂地四处伸展,强劲的叶子相互支撑着。 夏天避暑的时候,一定要靠近芦竹坐下;想要避开纷扰入眠,必定要绕着芦竹行走。 可惜啊,还没有遇到有超凡才华的人来吟咏它,那些世俗之人看到它,还会轻视它呢。
关于作者
唐代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