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使君朝觐

借寇借不得,清声彻帝聪。 坐来千里泰,归去一囊空。 遗爱封疆熟,扳辕草木同。 路遥山不少,江静思无穷。 花舸冲烟湿,朱衣照浪红。 援毫两岸晓,欹枕满旗风。 道罕将人合,心难与圣通。 从兹林下客,应□代天功。

译文:

想要像汉代挽留寇恂那样把您留下来却没能如愿,您清廉的美名已经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您在这里任职,使得这方圆千里都太平安泰,而如今您要回去的时候,行囊却空空如也。 您留下的仁爱让这一片疆土五谷丰登,百姓们攀着您的车辕不舍您离去,就连草木似乎也感同此心。 这一路行程遥远,山峦众多,江水平静,让人思绪无穷。 那装饰华美的船儿在烟雾中穿行,被水汽打湿,您穿着的红色官服映照得波浪也成了红色。 您挥毫作诗时两岸已破晓,斜靠在枕头上满是旗幡带起的风。 世间少有人能与您的品德和才能相契合,您的内心高远,难以和一般人相通。 从现在起,像我这样隐居林下之人,也希望您能代替天子广施功绩,造福百姓。 需要说明的是,原诗中“应□代天功”处有缺字,在翻译时难以准确表述该字含义,但不影响整体诗意的理解和翻译。
关于作者
唐代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