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对雪寄杜使君

片片含天意,纷纷势莫拘。 洒于诸瑞后,忧恐一冬无。 鹤凚声偏密,风焦片益粗。 冷牵人梦转,清逼瘴根徂。 扫径僧倾笠,为诗士弃炉。 桥高银䗖𬟽,峰峻玉浮图。 盈尺何须问,丰年已可□。 遥思郢中曲,句句出冰壶。

译文:

每一片雪花似乎都蕴含着上天的旨意,纷纷扬扬地飘落,那态势不受任何拘束。 这雪在诸多预示祥瑞的景象之后洒落,让人担忧害怕整个冬天都没有雪。 寒鹤的鸣叫声在雪中显得格外密集,寒风中雪片也越发粗粝。 寒冷牵动着人的梦境不断转换,清新的雪意逼迫着瘴气的根源都消散了。 扫着小径的僧人把斗笠都倾斜了,作诗的文人甚至顾不上温暖的火炉。 高高的桥在雪中就像银色的彩虹,峻峭的山峰好似玉质的佛塔。 这雪积了一尺厚又何须多问,丰收之年已然可以预见了。 我遥遥地思念着郢中杜使君你所作的诗,每一句都如同出自冰清玉洁的壶中,纯净美好。 注:原诗最后一句“丰年已可□”中缺一字,我按照正常文意进行了翻译。
关于作者
唐代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