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词上刘侍郎

至宝不自宝,照古还照今。 仙人手胼胝,寥泬秋沈沈。 不是十二面,不是百炼金。 若非八彩眉,不可辄照临。 即归玉案头,为君整冠簪。 即居吾君手,照出天下心。 恭闻太宗朝,此镜当宸襟。 六合悬清光,万里无尘侵。 此镜今又出,天地还得一。

译文:

最珍贵的宝物不会自恃其珍贵,它既能映照往昔,也能观照如今。 这古镜仿佛是仙人历经千辛万苦、双手磨出老茧才打造出来的,在那空旷寂寥又深沉的秋日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它并非有十二面奇特的造型,也不是经过百次锤炼的精金所制。 若不是像尧帝那样有着八彩眉毛的贤明之人,就不能轻易用它来观照世事。 它若回到您案头的玉几之上,会为您整理好头上的冠簪。 它若握在我们君主的手中,就能照出天下人的心思。 我恭敬地听闻在唐太宗的时代,也有这样的宝镜伴在皇帝身边。 那时,这宝镜的清光就像悬挂在天地四方,万里之内都没有污浊尘埃的侵扰。 如今这面宝镜又出现了,天地间仿佛又回归到一种清明、和谐的状态。
关于作者
唐代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