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皎然 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2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皎然 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 细和虚籁尽,疎绕悬泉发。 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 寂历无性中,真声何起灭。 译文: 从那寒冷的山峦间,悠悠传来一声磬响,我凝神倾听,那声音愈发清越动人。 这磬声细细地与自然界细微的声响相互融合,直至那些轻微的自然之声都消失殆尽;又稀疏地环绕着高悬的瀑布,在瀑布的水流声中飞扬而出。 在这寂静的夜晚,伴着磬声吟诗,感觉时间变得更加悠长;磬声停歇在空中,那韵味却久久难以消散。 寺庙里清幽的僧人听了这磬声,仿佛领悟到了更深层次的禅定境界;即将远行的客人听着这磬声,也暂时忘却了即将与友人远别的哀愁。 在这寂静空明、没有杂念的心境之中,这磬声的真意又哪里有什么兴起与消逝呢。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