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与诸公同宴呈陆郎中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慙红泪烛,花笑白头人。 宝瑟絚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译文:

在这南国的土地上,我们设宴款待着尊贵的宾客。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之间的情谊反倒更加深厚、亲近了。 夜空中的明月,似乎都自愧不如那红泪闪烁的蜡烛明亮。庭院里的花朵绽放,宛如在对着我们这些白头老人欢笑。 华美的瑟声中,隐隐流淌着往日未曾消散的哀怨。那如玉般的花枝在夜色中依然生机勃勃,丝毫不输给春天里的繁茂景象。 此时,又传来了动听的《子夜歌》歌声,在这歌声的映衬下,周围的桃李仿佛都换上了崭新艳丽的妆容。
关于作者
唐代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纳兰青云